

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在上海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会议,签署了《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协同发展的目标、原则、范围以及主要内容
■ 在防汛防台和抗洪抢险中,三省一市加强合作、团结治水,全力配合开展流域泄洪,关键时刻跨区域增援抗洪抢险,共同战胜了风暴潮洪的考验
■ 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正在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和完善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和应急保障体系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三地应急管理部门商定,共同建设长三角应急管理联盟。按照“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联动共治”的原则,围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10项一体化合作,包括应急响应、安全执法监管、防灾减灾、危化品道路运输管控、应急资源等。这是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11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的指导下,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铸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全盾”。
着力构建八大机制
2019年12月,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在上海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会议,签署了《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协同发展的目标、原则、范围以及主要内容。这一会议是三省一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开端。
2020年初,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组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这一合作组于当年5月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专题合作组,负责落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策部署,研究制订长三角应急管理领域重要政策、年度计划与合作事项等。浙江省作为2020年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的轮值方,会同三地应急管理部门建立长三角区域应急联动协调八大机制。这八大机制主要涉及省际边界区域协同响应、应急救援力量增援调度、危化品道路运输联合管控、安全生产执法联动、防汛防台抗旱合作、重特大关联事故灾害信息共享、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应急救灾和救援博览会常态化运行等内容。经各方努力,应急指挥信息共享、建立防汛防台抗旱合作机制、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和能力共享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联动、加强应急管理支撑体系建设等工作进入有序运行阶段。在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方面,浙江省去年6月就初步完成了应急管理数据中心建设,汇集应急管理相关数据近3亿条,并与应急管理部做好对接;加快应急物资综合管理平台一期建设,编制更加细化、科学、实用的《应急物资分类标准》,加强信息化保障,推动长三角应急指挥信息化和安全生产信用系统建设。2020年11月,上海市金山区应急管理局和浙江省平湖市应急管理局签订应急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工作协调联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动执法机制、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地市级区域合作。今年3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海阁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赴沪苏浙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等进行学习考察,就深化合作、推进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与沪苏浙应急管理厅(局)主要负责人分别进行交流座谈。同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印发《长三角区域应急联动协调机制2021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将重点工作及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了进度清单,明确了责任处室、责任人员、具体经办人员和完成时限,扎实推进联动协调机制落地生效。
四方合力共同抗灾
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也体现在一批项目建设上。如今,江苏省沿江(江阴)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安徽省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等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12月27日,苏浙两省共同举办长三角区域(苏浙)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处置暨航空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演练模拟长三角示范区内吴江汾湖通往上海青浦的康力大道汾湖段,一辆装载浓硝酸的槽罐车被大卡车追尾,罐体泄漏、4人受伤,救援人员无法立即赶到现场。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会商研判后,建议启动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协调浙江省空中救援力量进行救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收到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的救援请求后,立即调派嘉兴市应急救援直升机运输当地危化品救援队赶赴现场。江苏、浙江两地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成功处置了“险情”。
据悉,浙江是全国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去年5月,该省制定出台《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救援任务、建设内容等,特别是明确了“近期省内实现航空应急救援45分钟响应,救援能力辐射长三角”的目标。
此外,在防汛防台和抗洪抢险中,三省一市加强合作、团结治水,全力配合开展流域泄洪,关键时刻跨区域增援抗洪抢险,共同战胜了风暴潮洪的考验。
2020年7月,强降雨造成安徽省16市95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根据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派出跨区域增援队伍,赴安徽省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共出动313名指战员、47辆消防救援车、33艘救援舟艇、6000余件(套)水域救援装备;浙江省调集6个支队的抗洪抢险救援力量,累计出动58次、投入参战力量857人次;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共出动指战员2.1万人次、车辆3071辆次、舟艇2589艘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5万余人。
应急合作愈发紧密
随着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协同的逐步深入,三省一市的应急管理合作愈发紧密。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善县的“物理对接”、“化学融合”更加显现。三地应急管理局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就开展应急管理全领域、常态化互动合作,联名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合作协议》。2020年9月,三地联合举办第三届进博会安全保障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综合应急演练,为区域应急协调联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安徽省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对接,实现远程指挥、信息传输、视频会商、应急资源共享等功能。同时,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雨水情、抢险救援力量布局等信息共享,安徽省已将实时雨水监测和主要抢险救援力量信息共享至全国防汛抗旱态势系统。
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功在当下。今年,江苏作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的轮值方,将继续推进长三角应急管理合作共商共建、成果共享共用,凝聚共识、深度衔接、有效融入、形成合力。
据了解,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正在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和完善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和应急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