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成果 > 正文
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 “应急协同与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今起启动!
发布时间:2022-05-07

微信图片_20221229150800.png

   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之际,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应急协同与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今起启动!

微信图片_20221229150846.jpg

   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应急协同与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于5月7日-13日期间,将开展应急科普专场、长三角应急协同发展成果发布、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回顾专场等多场活动。于5月9日-12日举办EDRR“2022应急协同与防灾减灾”线上论坛,将先后邀请喻鸿斌、丁斌、王慧敏、韩新四位防灾减灾领域专家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视频号”平台进行主题演讲,敬请关注!

微信图片_20221229150935.jpg

   自2009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这个纪念日的由来呢?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背景

   时间回溯到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

   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EDRR

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举办背景及回顾

   2018年,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应急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管理部成立,旨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年,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重大历史使命,注入强大发展动能。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

    正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契机之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联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决定共同主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2021年5月7日至9日,为期三天的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博览会整体也纳入了长三角“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框架。

微信图片_20221229151221.jpg

   博览会首日,长三角防灾减灾宣传周暨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启动仪式举行,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吴鑫,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江苏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胡广杰,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罗荣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扬,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陈静,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凌志峰,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张海阁等领导,闪淳昌、薛澜等应急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均出席活动。

微信图片_20221229151318.jpg

微信图片_20221229151340.jpg

   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坚持应急科普的公益性保障,在首届博览会时开设了近2000平米的应急科普宣传体验区域,有代表国家救援力量的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代表社会救援力量的厚天应急救援队、代表国家医疗救援力量的东方医院等在现场展示应急装备并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为社会大众开展公共卫生科普讲座;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博览会现场进行青少年应急安全支持互动展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地震、气象和红十字会在现场开展自然灾害和现场急救的宣传与互动体验;还有交通运输部相关下属单位组织的水域安全科普互动区。应急科普宣传体验区域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推广应急文化。

微信截图_20221229151604.png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应急管理部确定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聚焦“应急防灾减灾 护航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和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应急防灾减灾和救援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应急、支持应急、参与应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