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海市应急管理事务和化学品登记中心主办的危险化学品登记及合规公益宣贯活动成功举行。这场活动以“零距离惠企 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就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别、危险货物检验技术、危险化学品登记法规和填报等本市危险化学品进口企业热点关注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与实操培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与企业合规发展双向赋能。
活动中,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军解读了2025年度危险化学品登记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分类专项执法检查要点,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执法处罚案例,系统梳理进口企业登记审核中的风险点,为企业自查自纠提供明确指引。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危险品科科长陈相则从通关实务切入,详解危险货物与化学品分类鉴定标准,结合进出口包装检验不合格案例,指导企业规范申报材料准备流程,助力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针对登记实务操作,上海市应急管理事务和化学品登记中心资深专家朱斌、陈谦分别围绕法律法规要求与系统填报规范开展培训。朱斌重点阐释企业主体责任与 “一书一签”编制细则,陈谦则通过系统功能演示与常见问题答疑,帮助企业掌握登记综合服务平台操作要点。
互动环节中,企业代表就进口登记流程、分类鉴定标准及上海“一企一品一码”试点政策等问题踊跃提问,专家团队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参会企业对本次活动给予了一致好评,认为这样的公益宣贯贴合企业需求,通过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登记合规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本次政府开放月活动通过精准化政策服务,不仅提升了危险化学品进口企业的合规意识与操作能力,更推动一批 “应登未登”企业完成补登工作,为构建规范化、高效化的危化品监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助力上海营商环境优化与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杜邦、亨斯迈、科思创、陶氏化学等近百家企业代表到场参与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