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安全
当我们踏上旅途,享受着悠闲的国庆长假,一切烦恼似乎都烟消云散了。不过即便是在旅途之中,我们依旧要牢记各类安全注意事项。
大家跟着小护小沪一起来“复习”一下旅途安全吧。
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意识在心中
目前,全国各地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疫苗接种工作。虽然近期福建省和黑龙江省出现了小规模的疫情,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良好可控。基于此,我们在外出旅游时的“防疫意识”绝对不能有一丝放松。
当我们位于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以及人流密集的旅游景点时不仅需要佩戴口罩,而且要与周围人保持安全距离。同时,我们出行前应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的防疫管控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如提供有效的核酸检测报告,填写承诺书等。
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商业区要求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才能进入,我们应该配合工作人员工作,主动出示健康码并进行体温检测。这可不是仅仅是“走个过场”,而是确保我们每个人切身安全的必备流程。
理性消费应倡导,出行计划要做好
9月23日,同程旅行发布《2021“十一”黄金周旅行趋势报告》。根据《报告》预测,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由于“十一”黄金周休假时间较长,假期期间的周边短途游、国内中长线出游及探亲等各类出行需求旺盛。
继中秋假期,北京继续领跑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国庆热门目的地第一名,而刚刚开业的“环球影城”自然是备受追捧。相比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全国机票平均价格上浮10%左右,很多城市甚至出现了酒店“供不应求”的现象。小护小沪提醒大家切勿跟风,应该理性消费,谨慎消费。
如果选择跟团旅游,要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切勿轻信免费旅游。如发现旅游团擅自改变行程、强迫消费等行为,要注意保留证据,可拨打全国旅游服务热线“12301”或政府服务热线“12345”进行理性维权。如果选择自由出行,则应该合理预估热门景点的人流量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适当错峰出行。
“自嗨”莫望安全,切勿留孩在车中
很多父母都会选择带着孩子自驾出行。小护小沪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近年来,儿童因被父母锁在车内不幸死亡的案件屡见不鲜,即便是春季,车内温度逐渐升高,孩子仍可能因为高温窒息死亡。
案例:
2018年5月24日,武汉一名幼儿被幼儿园校车司机遗忘在车内,老师也未及时发现,导致幼儿被锁在车内长达7个小时之久,最终孩子不幸死亡。
为什么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根据实验研究,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短短一小时时间内,车厢内温度的上升幅度将会达到20度以上。如果车外温度是26度,经过30分钟的阳光暴晒,车内的温度也会达到42度;而如果车外的温度是36度,那么一个小时之后,车内的温度将会达到惊人的62度!
由于小孩体温上升和水分散失的程度远比成年人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热射病”——也就是体内热量过度累积,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而在高温下,在封闭的车厢内只需15分钟就能让小孩的大脑遭受损伤。
小护小沪再次提醒:
切勿将孩子“遗忘”在车内,停车锁车门时要检查钥匙,更不要“心太大”让小孩单独在车里玩。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如被锁在车内,可以通过按喇叭、拍车窗等方法向车外人员求救。
出游安全
秋风送爽国庆节,红旗飘飘民欢乐。这个国庆长假除了居家休息、会见亲友,不少市民早早安排了出游计划,经历了长途跋涉,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呢?小护小沪提醒您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旅游安全:切勿野游冒险
秋高气爽的十月,小护小沪猜测很多游客会选择去爬山,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小护小沪提醒大家,“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爬山应关注脚下安全。
在景区里游览时,应注意景区内的警示标语,禁止攀爬树木、跨越护栏。而且,游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些海拔较高的景点,虽然风景优美,但身体第一,不要强求啊。
小护小沪建议大家: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旅游时,要提前穿着防滑效果较好的登山鞋,防止跌倒滑倒。同时遵守景区的游览路线,切勿野游冒险。
做好准备:谨防恶劣天气
出游前应提前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这是出门游玩必做的“功课”。如果在游玩途中遇到恶劣天气,也不要慌张,小护和小沪来给您支招!
(1)遇到雷雨、台风、热带风暴、泥石流、洪水、海啸等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时,应远离危险地段或危险地区,切勿进入未开发的禁区。如跟团游,应听从带团导游的统一安排,及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千万不要私自离队。
(2)出游过程中一定要照看好老人和孩子,防止他们走失或受到伤害。发现有游客走失后要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以免错失寻找的最佳时机。
海滨游泳安全
海滨、沙滩、日光浴,实在太吸引人了,不过游泳的安全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
小护小沪建议大家: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以防下水后手脚抽筋无力。在景区限定的区域内游泳时,建议结伴同往,相互有个照应。同时,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水性”过于自信哦,不要贸然前往“深水区”。
当然,大家也别忘了携带必要的救生用品和药品。
景区财产安全
假期旅游本来是一件放松心情的事情,要是丢失贵重物品那就太影响心情了!
小护小沪提醒大家:
在旅游景区游览、就餐、购物,住宿时,要锁好车门车窗,将贵重物品寄存在酒店的保险柜内或随身携带,切忌将贵重物品留在房间内或车内。在游览时,大家也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将手机、钱包放在衣服的内兜里,重要物品、背包切勿离开视线范围内。
景区防火安全
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虽然是玩笑话,但小护和小沪还是得再唠叨几句消防安全知识。
大家在景区游览时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山林间吸烟、野炊、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自驾出行,大家也要注意按规定停放车辆,保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如遇火情,请及时拨打“119”,跟随逃生指示标志,科学逃生。
儿童安全
国庆的7天假期对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实在是让爸妈操心的7天!小护小沪特地为广大父母送上一份儿童安全手册,请查收!
乘车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14岁以下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1.85万!交通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长假期间,很多家庭都有出行的计划,那么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行为。
假期如外出旅游或活动,家长必须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外出自觉乘坐正规客运车辆,不乘坐无牌车、超载车、拼装车等违规车辆及非法营运车辆。乘坐车辆要系好安全带,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头盔,做好安全措施。
案例:
2020年3月7日下午,内蒙古鄂尔多斯某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小车发生碰撞,导致一辆车上的4岁男童被甩出车外。虽然车内有儿童安全座椅,但并未将孩子放置在安全座椅。
特别提醒
未满4周岁的孩子乘坐私家车,应该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否则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儿童与门窗、靠背等发生激烈碰撞,严重的被甩出车外。
行走
案例:
2021年9月3日上午8时许,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鹅岗路鹅岗一小区内,2岁女童被一辆小车撞倒后,遭小车从身上碾压而过。大人仅相距四五米。
上路行走要靠路边靠右行走,远离机动车道。穿越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禁止翻越跨栏。同时要注意交通信号,熟记红灯停,绿灯行。小朋友不要在马路上相互追逐、嬉闹。注意避让来往车辆,切不可和机动车抢道。
骑自行车
案例:
2021年8月9日下午,在金塘一开放式小区路段,发生一起自行车与电动车相撞事故。事发当时自行车从小区楼宇间飞快骑出来,因路口处有辆汽车违停影响视线,自行车猛地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双双倒地……经调查,骑自行车的是一名年仅9周岁的孩子,摔倒后造成四颗牙齿受损。
假期里,孩子自己在路上刷开共享单车骑着玩儿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但是小护小沪提醒大家:骑自行车也是有年龄限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防溺水
据统计,每年溺水死亡的学生人数占未成年人意外死亡人数的60%。今年以来,多起溺水事件真是怵目惊心,大家要引以为戒。
案例:
2020年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发生一起儿童溺水事故,原因是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七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全部遇难。
小护小沪提醒:
放假期间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或结伴到河边、池塘边玩耍或游泳,要远离不安全场所,不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先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水外营救,并应大声呼叫成年人来相助和拨打110报警。
用电用火安全
案例:
2016年10月,四川绵阳广济一名3岁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不在身边的时候,用一根铁钉戳进家里插线板的插孔,触电身亡,事故现场惨不忍睹,被电击后的孩子身体蜷缩,手和脖子已经烧焦。
孩子在家要特别注意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防止在使用家电时发生事故。孩子们一定要将学校所学的防火、防触电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拨打火警119、匪警110和伤病急救120电话时,要清楚说明自己家的具体地址和家人的电话。
居家安全
国庆7天长假,辛劳的“打工人”虽然身心可以得到充分放松,但居家安全可是丝毫马虎不得!本期,小护小沪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居家安全的话题。
居家用电须关注
部分电瓶车的电瓶可能存在电池老化、线路老化等问题,所以电瓶车必须要在室外专门的充电设施上充电,绝不能在室内或者楼道内充电;也切不可擅自将电池拆下后带回家中单独充电。《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于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方面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案例:
2021年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根据调查,火灾原因为3层租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带回家中充电,电池发生爆炸起火。在“省事”和“安全”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安全。
很多人在选择居家休息的时候,电器的使用频率也会相应大幅度增加。建议大家,诸如空调、冰箱、电磁炉,烤箱等大功率电器应尽量轮流使用,而且一定要专插专用。如果一个电源插座上长时间有很多的插头,那么极易导致用电过载、电线短路甚至引发火灾。
大家可以趁着长假把家中的插座检查一遍,把一些旧的、坏的、不符合要求的插座更换上符合新国标的插座,进一步提升居家用电安全能级。
小护小沪在此温馨提示:
1、不要超负荷用电。空调、烤箱等大容量用电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线路;
2、电线不能乱拉乱接、超负荷运行;
3、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使用假冒伪劣电器、电线、线槽(管)、开关、插头、插座等;
4、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燃气安全记心间
当下,大部分家庭主要使用的能源是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如因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导致天然气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引发中毒事故。
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自2008年5月起未配备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在上海已经不允许销售,目前使用的均超过报废年限,存在安全隐患。安全型燃气灶具配置有熄火保护装置,在遇到燃气灶火焰意外熄灭时,会自动切断燃气通路,保障安全使用,使用年限为8年。
说到这里,小护小沪也准备回家检查一下。
小护小沪在此温馨提示:
1.使用燃气时要保证通风,人不能离开,以防突然熄火;
2.不使用燃气时,一定要关闭气阀;
3.购买强排式热水器后,请厂家或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上门安装,烟道一定要安装并延伸到室外通风处,且保持畅通,使用时必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启门窗通风;
4.经常用肥皂水涂抹燃气开关以及管道接口处,检查是否有燃气泄漏现象;
5.如果燃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关闭总阀,将门窗开至最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且禁止使用电器和产生明火,以防燃气爆炸。人员应及时转移至室外,并拨打燃气单位抢修热线,进行报修。
居家锻炼要当心
适当运动有益于健康。特别是一些有氧运动,既能改善心肺功能,又能提高免疫力,调节情绪;但锻炼还是要适可而止,因人而异。根据年龄、生长发育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应该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运动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群体,切忌突然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否则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果体能一般,可以进行短时间、多组间歇运动。而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在运动时更要格外小心,尤其要注意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
小护小沪在此温馨提示:
1.进食后1小时不要进行强度比较大的运动;
2.在运动前不要喝大量的水,建议可小口饮用少量水;
3.每组运动之间要有充分的休息;
4.运动后通过拉伸等运动将紧张的肌肉放松。
复工安全
十一长假进入尾声,大家都要“收收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天气逐渐转凉,秋高气爽,可惜天干物燥,气候多变,又逢“假期”综合症,小护小沪给大家带来了这些安全提示。
防静电
秋季天气干燥,易产生静电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粉尘涉爆企业要做好设施设备接地线路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防静电装置、探测报警装置等设备设施的检查,做好静电防护等安全措施的落实,避免产生静电或加速静电的释放,防止因静电而引发事故。
防窒息
秋季虽说气候宜人,但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仍然通风不畅,有毒有害气体在表层被吹散了,但仍然积聚在空间底部,仍然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国庆长假期后,天气转凉,上班后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企业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程序,配备好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防止意外事故。
防温差
十一长假后,气温可能陡然下降,秋季气候多变,对设备和安全附件都可能产生影响,一些设备设施及金属构件可能由于温差大而发生损坏,企业要加强对生产及储存设备、能源介质管网等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泄露。
防“秋乏”
距离年末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企业正处于生产繁忙期,而人则因气候突然凉爽出现“秋乏”的现象。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尽量清淡,同时可以加强体育锻炼,简单的运动可以有助于情绪平静,消除“秋乏”。企业安全管理者要注意员工的情绪状态,加强安全教育,及时调整岗位。
小护小沪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秋冬季也是防火季,各企业都要认真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加强值班值守,杜绝超能力生产、设备带病运转、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现象的发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才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