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嘉”乡,奔赴“疫”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为缓解基层社区新冠肺炎防控任务重的压力,嘉定区应急局广大党员干部、青年骨干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江桥镇六个社区,与社区干部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用一腔热血守护“嘉”乡。
军转干部,彰显本色
王丽华、傅大祥、周青敏都是从部队转业的党员干部,他们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请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党员,疫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战场,招之必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脱下军装,脱不下军人本色和为民情怀。
“你好,我刚从外地回来请问要怎么登记呀?我家就我一个人,不会上网买菜,居家隔离我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呀?”“阿姨,请先扫桌子上的二维码进行信息登记,这个红色标签需要贴在您身份证后面。”王丽华边说边帮她贴好标签:“您的情况我会备注好,到时候我们会帮您妥善解决的。”阿姨一走,他立刻拿起了电话与居委干部进行了沟通报备。作为此次下沉社区一线的组织者,王丽华白天配合封杨社区担负防控一线工作,晚上要汇总各组工作情况,协调解决下沉社区人员相关需求......在“5加2”、“白加黑”的节奏中,王丽华同志已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
傅大祥,年初二即从江苏老家提前返沪,在完成居家观察十四天后,他跨出家门的第一脚便是奔赴嘉城社区。为缓解用车紧张,他每日用私家车保障组内同事通勤,按照社区防控要求,他以身作则,从严落实相关工作,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协助社区不断优化防控方案。面对繁杂的社区工作,他没有丝毫厌烦和懈怠,“一想到还在疫区奋战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我们相比已是轻松的了,他们守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我们便要守护好我们的一方家园!”
“先生,防疫标语请看一下,承诺书请您拿好”“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请带好口罩”这是周青敏每天说的最多的话。金岸社区有2020多户近5300人,每天进出人员相当频繁,周青敏时常顾不上吃饭休息,一直坚守在排查点上。有一次,他把承诺书和出入标签递给车上的驾驶员时被问到:“兄弟,在这里每天接触的人这么多,你不怕吗?”,他想了想回答“ 当然怕呀,但是我们多一分坚守,大家就少一分被感染的风险。”
监管卫士,见“疫”勇为
“社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战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应有我们。”来自局执法大队的王融这样说道。他与朱怡颖、侯云浩、赵斌、金鑫、程霄宇平日身为安全生产监管卫士,大“疫”当前,他们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在社区战“疫”线上勇当排头兵。
社区防控工作需要对每一名来(返)沪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做好大量的解释工作,这就使得他们与不同的外来人员“亲密接触”。刚开始他们也有过害怕和顾虑,身为组长的王融在迅速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同时,积极做好同事的思想工作:“既然来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不会有问题。”平日在安全监管时就养成严格规范的工作作风,他们每天上岗前都会严格按照防护规范仔细穿戴好防护装备,并相互检查。他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引》,全面记录每一名来(返)沪人员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来沪时间、出发地点、途径地点、身体状况,以及健康观察和居家隔离等信息,切实做到“一人一表”信息全覆盖。他们针对社区防控实际,将纷繁复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使得防控工作便捷高效。看着进进出出的居民,王融说:“我们工作做得细,疫情就能早日得到控制,老百姓就能早一天摘下口罩。”
侯云浩等同志平日担负着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他们在监管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安全隐患,盯着隐患抓整改,隐患不除决不“收兵”。“您好,请关闭空调,需要测量您的体温。”“口罩带上后不要随便摘下来。”“您的口罩已预约登记。”为严控小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他们充分发挥平日监管卫士的优势:“我们的防控工作就是做到一个不漏,不留任何防控死角和盲区。
巾帼风采,“疫”线绽放
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身穿志愿者马甲,坚守在小区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中;她们是宣传员、守门员、排查员、疏导员;她们就是嘉定应急局巾帼志愿者。
疫情面前,没有弱女,吴晓敏、刘瑞雪她们用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守护着小区的宁静与祥和。吴晓敏是两个宝宝的妈妈,面对家庭,她是母亲、是妻子;转过身面对疫情,她又是“战士”,义无反顾奋战在抗“疫”一线。吴晓敏的丈夫是一名警察,年初三以来一直坚守在高速道口,一周都回不了一次家,“唯一觉得不放心的是自己照顾不到小孩了”,吴晓敏有些牵挂地说道。
当得知科室一名男同志家庭有困难时,刘瑞雪义无反顾把男同事替换下来。在社区一线她主要承担电话排查“话务员”以及登记居家隔离观察记录等工作。每天清晨来到社区,拿到居委会提供的最新上报的重点地区返沪人员信息后,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您好,请问您是某某某吗?请问您是居住在……吗?同行人都有谁?最近体温正常吗?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打电话挨个详细询问,用细心换放心。一天下来,脑袋嗡嗡响,嗓子也变沙哑了,“但当听到居民在电话中感谢我的时候,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
赵晨的大儿子5岁、小儿子才19个月。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大“疫”当前她更是当仁不让,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下沉社区一线,“同事们都冲在第一线,我也不能掉队。”谁知,刚接到下沉社区的通知,却传来外公去世的噩耗,她匆匆送走至亲外公,面对目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赵晨化悲痛为力量,第一时间下沉至江桥镇富友社区。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她坚守大门、入户登记、测量体温、签订承诺书、发放出入标示、填写汇总记录表、耐心劝导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等工作。赵晨的丈夫也是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夫妻俩因为都要到一线,他们便请来父母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两人则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一线工作。
巾帼不让须眉,疫情当前,她们克服家庭困难,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沉在社区,冲在一线,让青春飞扬在防疫最前沿。毛文凯、陆晨晓、陆封、吴强、张霓傲、金书阳、葛尤骋、陆叶嘉、潘宇阳、周伟侃10名同志在下沉社区一线防控期间迅速组成“蓝焰”青年冲锋队。作为局最年轻的青年骨干队伍,在此次下沉社区防控一线战斗中,他们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毛文凯下沉富友社区第一天,就和同事们冒着大雨火速开始了“登高作业”。所谓“登高作业”,就是对外地返回小区人员上门分发红色隔离标签,由于外地返沪人员大多住在多层的五楼、六楼,每爬一幢楼他们都浑身汗透;为了登记册不淋到雨水,他们只能自己淋着雨给登记册和材料打伞,一上午的雨水洗礼早就浑身湿透,却没有一句怨言,简单用餐后继续投入到下午的战斗中。“扫楼”工作完成之后,他又立刻奔赴小区门口检查人员出入,由于缺少经验,一开始工作做得并不顺利,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年纪大的居民听力不好,防控检查基本要靠喊话,一天下来嗓子疼了不说,效率还特别低。毛文凯就和同事认真进行了总结思考,制作了一目了然的术语标牌,大大提高了检查通行效率。对于居家隔离的居民急需购买用品的,他又主动当起了“店小二”帮他们采购。毛文凯微笑着对大家说:“居民们的一句感谢是我们抗“疫”路上的最大动力,也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在金莱社区,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每天准时出现在社区的街巷,佩戴着口罩,身穿志愿者马甲,要将手里提着厚厚一沓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和居民登记表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他就是张霓傲,每天工作量大到有时连口水都喝不上。金莱居委有三个小区,共3012户人家,根据防控通告,需要统计所有居民的居家情况:近期是否离沪?是否湖北籍?还需隔离多久?张霓傲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排查,织密防线。
在葛尤骋看来,这场守护群众的战“疫”,既要浇筑安全的避风港,又要谱写亲情的和谐曲,坚毅中渗透情感,他连续十几天奋战在嘉城社区,帮助居民签署承诺书、发放通行证、向刚返沪的居民耐心解释隔离政策。
以实际行动织好“防护网”,守好“兜底线”,全力打赢防疫攻坚战,青年冲锋队正用自己的努力坚守着平安“嘉”园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