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筑牢防灾减灾防线是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近年来,松江区积极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区7个街镇和14个居(村)已完成创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今年,我区3个居(村)还完成了上海市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其中的九里亭街道百丽苑社区、中山街道郭家娄社区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安全示范社区。
灾险普查做实做细稳步推进
根据第一次全国和上海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工作要求,区应急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灾险普查,力争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为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本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精细化提升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本次普查任务主要包括各类自然灾害致灾隐患、承灾体灾害抗性、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综合减灾能力以及家庭减灾能力等。“开展灾险普查时间紧、任务量大,且入户调查存在难度,特别是在减灾能力与房屋调查等方面。”区灾险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上述困难,区灾险普查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镇(经开区)联合开展普查调研,由各村(居)基层工作人员和数百名灾害信息员入户调查,做好信息收集、核查。截至11月底,我区应急领域调查工作已完成3754条数据、超8万项指标,各项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普查工作做实了、做细了,才能为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打好坚实基础。”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灾险普查其实是对民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又一次普及,有助于提升大家的防灾减灾自救能力。截至目前,区应急管理局已在全区各街镇(经开区)的360个社区内发放5000余份防灾减灾海报及上万份宣传折页,并在公共区域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播放公益视频。
防灾减灾救灾知识送到基层
“今天体验了火场求生,还学会了怎样使用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灭火,我感觉真的挺有用的。”今年10月,在泖港镇港湾新城小区的一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中,居民钱阿姨感慨道。今年,全区17个社区开展了防灾减灾救灾技能培训,共5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
为了更加准确了解群众对于各类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常识的掌握情况,在组织开展基层社区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摸排的同时,区应急管理局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训人员实操展示技巧知识,群众亲身体验学习提升。我们通过这样兼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送到基层、送到群众手中。”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社区居民普遍提升防灾减灾意识、普遍掌握应知应会的自救互救技能,全员参与到社区综合减灾建设中来,人民防线才能筑得更加扎实牢靠。
基层防灾减灾要点落到实处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囊括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及演练、宣传培训及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只有将这些基层防灾减灾的要点落到实处,才能在居民区内部构建起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制作防灾应急小册子、开展防灾应急小演练、结对帮扶弱势小群体、开通防灾应急小广播的“五小”模式,在社区营造“社区是我家,风险防范关系你我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各创建社区积极响应,针对灾害风险评估、应急演练、宣传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关键点,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制订各类风险隐患清单和常见灾害风险应急预案,通过“社区—网格—家庭”的纵向管理与针对性强的防灾减灾活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比如,佘山镇秋潭苑社区以小区“邻里驿家”居民自治互助为依托,推动落实加强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及宣传教育、降低防灾减灾危险系数项目的“2加1降”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社区平安治理体系,全力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