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扎实推进本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的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在2022年组织中央在沪企业及市国有企业“责任主体谈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六个一”系列活动基础上,与各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区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落实‘两个切实’大家谈活动”,旨在通过企业“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带头深入思考并组织推进本单位、本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坚决把“两个切实”落到实处,推动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7月起,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落实“两个切实”大家谈》栏目,陆续刊载金山、奉贤、松江等区的区管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谈安全文章,分享企业安全文化,交流安全管理经验,推动隐患排查活动,为落实好“两个切实”群策群力,推进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本期分享的是浦东新区3家区管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做法。
守底线、沉一线、筑防线
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米”
上海外高桥集团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郭 嵘
安全生产源头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责任在基层,压力也在基层,企业员工、建筑工人、物业服务人员等生产一线人员,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安全隐患的“情报员”、“监督员”、“排查员”,更是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受害者。安全生产最后“一米”没有打通、最后“一人”责任没有落实,往往是发生安全悲剧的重要原因。如何把安全生产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落实到最后“一人”,真正筑牢安全生产堤坝,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脑中要有“弦”
就是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须臾不可放松。要始终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和“红线”,坚持“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着力解决“上热下冷、只说不做、避重就轻、大而化之”等问题,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懈情绪。
(一)要增强风险意识。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发展底线。集团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牢记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落实集团当前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二)要树立底线思维。要始终突出“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思想,持续抓好集团系统内各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不漏过、不放过。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更要全面强化安全监管措施,慎小慎微对待安全生产每个环节,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严的规章制度、更高的标准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要强化责任担当。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筑牢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角落、每个员工。各级安全部门要敢于监管、善于监管、严格监管,让监管长出“牙齿”,严查隐患排查不认真、发生事故未按规定及时报告、整改措施不落实、违法违规组织经营行为。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责。
心里要有“数”
就是对集团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要明、各项底数要清、工作情况要实,才能切实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更加深入、扎实抓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
(一)要对全员安全责任体系有数。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依据《集团本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把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和项目部,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操作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各就其位、各就其职”安全目标和责任全覆盖,建立和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让人人都挑起安全生产的重担。
(二)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台帐有数。各公司要主动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深入细致排摸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包括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特种设备登记、消防器材、可能伤害类型、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使用和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概况等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基础台帐,并实时动态更新;要摸清风险点底数,查清风险点的数量、种类、风险信息和分布情况,建立风险点数据库,做到人人知晓,确保重大安全风险精准管控。
(三)要对安全生产工作清单有数。就是要把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任务的要求以清单形式固化下来,将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单位和每一个责任人,制定并实施“1+X”基础清单。“1”指: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清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管理机构体系、全员安全责任制、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目标、应急管理预案汇编);“X”指: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个性化管理清单。达到明析责任、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目的,实现从“全面管控”向“精准管控”的转变。
手上要有“招”
就是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重点聚焦责任落实、安全管控、制度完善、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教育培训、智慧监管等,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最基层。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推进各项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各公司党委会、总办会要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难点堵点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安全生产贯穿各公司经营发展全过程,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各公司主要领导要亲自推动,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层层压紧压实,确保将责任传导到一线、基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头。
(二)修订完善集团系统安全管控体系。要借鉴安全生产标准化应用规范,通过流程设计和提升管理,筑牢集团安全防范网络;要制定针对供应商、承包商、租赁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规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前移安全生产参与、介入的关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控;要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应急值守、应急联动等工作制度,把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延伸到“最后一米”,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真正做到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急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
(三)强化重点领域排查治理。依据新区安委办关于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要求,认真分析评估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危险化学品、高层建筑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梳理并制定负面清单,通过“定期检查、联合巡查、个别抽查”相结合,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对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企业、场所要增加不定期抽查次数,并定期实施安全生产检查情况通报机制,对隐患整改不力、问题重复发生的公司,年底考核要扣分。
(四)抓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强化全体员工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法治水平。要针对集团系统内不同行业类型、设备设施等工作实际,组织一线岗位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急救等知识教育和实操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要结合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五)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经营情况,尽早制作并推进安全生产达标创建计划,并确保有效运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日常安全管理有效结合,用标准化体系提升日常安全生产管控水平,推进各业务部门自觉履行业务范围安全责任,将安全生产融入到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六)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纳入集团信息化建设大框架,积极开展系统基础数据信息录入、更新、维护工作,通过信息化辅助安全管控体系的落地、执行和考核。要结合智慧园区建设,利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手段,进一步推进智慧物业、智慧消防、智慧工地建设,逐步形成安全管控数字化和园区管理智能化。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来自麻痹。事实告诉我们,以侥幸心理来工作最终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将安全生产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就能全面提升一线员工安全生产思想认识防线,将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带好头,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坚持“防患于未然”,我们定能守护好安全这个生命线。
落实安全生产“两个切实”
推进重大隐患整治行动
浦发集团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陆基
作为浦东开发建设主力军,浦发集团始终秉持“一切为了浦东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推动企业做优做强的同时,坚持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坚持把安全文化作为集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我责无旁贷,必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和安全具有高度一致性,必须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充分保障“两个切实”落实落细。没有安全作保障,发展将不能持续;仅仅谈安全,在生产上不作为,最终也将没有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动摇,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压实主体责任,我们建章立制,守诺履约
集团目前有在建工地400多个,工人25000余人;房产开发近600万平方米;承担新区道路、河道、绿化等综合养护,新区80%的垃圾收运及所有垃圾中转、处置;物业管理逾2000万平方米;3个养老服务机构共1140余张床位。于我们而言,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必须要“底数清、情况明”。为了增强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我们建立了安全、消防、防灾减灾“三委合一”的领导机构,将应急、安全、消防等全面协调起来,统一思想、统一管理,集中研判,综合施策。近年来,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上海市78条具体举措等要求,集团细化制定《浦发集团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部室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共同织牢织密全员安全责任网。目前已形成“2+10+N”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保障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每年年初,我都会代表集团与11家所属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拉紧安全绳。
安全责任重大,我们全力投入,创新务实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投入不打折扣、不遗余力、不计代价。2022年集团共投入安全生产费用3131万元,施工企业安措费4亿元,配备专用应急管理车辆,强化日常巡视检查。全力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做到工伤保险、施工现场安责险全覆盖、无遗漏;推动员工各类安全培训常态化、全覆盖开展,确保防护用品、安全装备配齐配足。
2017年,浦安通系统上线,我们成为新区首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2021年,浦安通2.0正式投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硬件全面升级、蓄力而发。为发挥工友主动安全意识,2022年,集团开发试点“工友找茬”小程序,让全体工友兄弟融入到安全管理的“神经网络”中来,为集团400多个建设工地的施工安全,2万5千余名入场工人的人身安全集思广益、保驾护航,为切实提升全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水平提供更广阔平台。
生命重于泰山,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守护
狂风起于青萍之末,巨浪藏于微澜之间。隐患是安全生产的最大敌人。浦发集团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控制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精准施策。2022年6月复工复产至今,集团所属企业开展自查共57990次,发现隐患8930条,并全部整改完毕。集团公司组织10次专项安全检查,发现隐患500余条,80%当场督促整改,其余隐患也已限期整改完毕。并以三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为抓手,开展危险化学品、消防、燃气、道路运输、建设施工、危险废物、危爆物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安全整治,切实提高企业自身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质量。
重担始终在肩,领导统筹部署,深入一线
浦发集团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定期召开党委会和办公会分析研判当前安全局势,全面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所属企业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全面部署,组织开展“责任主体谈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六个一”系列活动和“两个切实”大家谈等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充分深刻分析研判各自业务和行业领域的安全形势,深刻回顾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真制定切合本企业实际的专项整治方案。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重点时段,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都能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开展安全检查,严查安全责任落实和动火、特种作业、外包转包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举措落实。
浦发集团将继续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坚决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保持清醒头脑,树牢安全发展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好做法,好经验”,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两个至上” 落实“两个切实”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生命线”
上海东捷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 陶勇
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上海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直属产业单位,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聚焦人身、设备、网络、消防、后勤等重点领域,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和全员安全责任,深入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决守牢兜住安全发展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认清安全形势
切实履行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落实法定安全生产职责义务,必须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安全生产工作。全方位强化“五带头”的工作要求,压实责任、突出预防、强基固本、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把“两个切实”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排查标准,宣贯培训到位。隐患排查行动,首先就是要把查什么给员工讲清楚。因此,公司结合2023行动有关要求,完成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修订,印发人身、消防、网络、后勤等7大重点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标准与判定指南,列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标准5类、57个大项、321个具体事项,明确严格落实4类15项必查事项。主要负责人带头组织各级领导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宣贯7次,开展各类安全警示教育12次,累计参与442人次。
二是完善职责分工,拧紧责任链条。为切实增强工作质效,明确各岗位工作要求,公司在原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岗位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编制发布了领导班子成员《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任务清单》,把本次行动化解为82条具体措施,第一时间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同时,按照“依法依规、全面覆盖、已岗定责、务实求效”的原则,梳理完善全员岗位责任清单1791份,努力确保全员熟悉掌握本岗位在隐患排查行动中的履责要求。
三是发挥“头雁”作用,加大“雁阵效应”。建立公司党委统筹领导,安委会具体组织推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依托公司安委会常态工作机制,每季度听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进展,研究督办重点难点。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督导,坚持每月至少3-5次深入一线作业现场或班组指导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期间,带头开展“一把手”讲安全课,旨在用“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抓住重点关键
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全过程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作为公司主营业务,历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本次隐患排查工作中,公司深刻吸取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人身安全事故教训,聚焦有限空间、登高、近电等高风险作业,深入实施全员式排查、动态式排查、地毯式排查,切实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从制度建设层面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发生的可能。
一是加强源头管控。抓住作业计划源头,充分利用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实现作业计划全口径管控,严禁随意增减和调整作业计划,在组织绩效内构建对作业计划执行率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是加强承发包管理。加强分包队伍入围审核,将企业资信、安全记录、人员结构、市场业绩等纳入预审范围,必要时组织现场核查,杜绝资质不全、资信不良队伍入网作业。规范签署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分包性质、分包内容及双方安全责任,杜绝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现象。
三是强化资格管理。全面实施作业人员线上实名制安全档案管理,规范开展证照资质核查和准入考试,加强安全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对安全记录不良、无法适应岗位的作业人员及时清理出场。
四是加强高风险作业现场管理。严格专业标准化作业,抓好高风险作业、“小临散抢”等现场管控,严格落实风险分级到岗到位制度,强化多专业、多班组交叉作业现场风险的组织协调和安全管控。
五是健全监督机制。“零容忍”开展反违章,以“盯习惯、抓反复、促落实”为抓手,统筹各级督查力量,重点治理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和重复性违章,抓住一线员工这一关键点,把压力传递到作业最小单元,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督查管控中心,通过在作业现场设置监控设备的方式,对作业现场实施全过程监控,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坚持建章立制
形成常态长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贯穿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工作机制。
一是聚焦重点时段,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为了有效应对“卡努”、“杜苏芮”台风对上海电网的威胁,公司周密部署,出动人员10余名,分三批,以每三天一轮的频率对负责运维的12座变电站开展特别巡视。针对洋山港码头110kV降压站、临港智芯源35kV变电站等重要用户站,安排专人,设驻点对站内进行危险点排查和隐患消缺。重点检查了站内排水设施,调试了站内排水机组的运行情况,防止因地势低洼等原因积水导致设备受损;对于门窗固定情况、设备绝缘情况、紧急备用电源配备情况、防护设施如护栏、护墙等进行再检查、再治理,确保在强风和雨水的冲击下能够稳固运行、设备绝缘良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共计消除缺陷和隐患69处,调试排水泵组12台,布置防汛沙袋19处,加固挡雨板17处。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以银川燃气爆炸事故为警示,组织燃气安全专题教育培训活动,收看《城市燃气安全教育片》,分析讲解事故案例,分享燃气安全心得。抽调力量组成隐患排查专项工作小组,对涉及燃气使用的7家食堂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并通过抽问形式,了解食堂工作人员对燃气泄漏应急处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切实提高食堂员工辨识燃气安全风险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担心,切实防范遏制事故发生,在维护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中彰显国有企业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