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共发生事故170起、死亡176人,同比分别下降11.0%、12.0%,发生1起死亡3人的较大事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稳中有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其中6月份,本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以下简称事故)27起、死亡27人,同比分别下降12.9%、20.6%。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区域事故情况。其中:静安区未发生亡人事故;普陀、崇明、嘉定、闵行、金山、黄浦、徐汇、松江、浦东(按照减少幅度由大到小排序)9个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杨浦、宝山、奉贤(按照增加幅度由大到小排序)3个区死亡人数同比增加;长宁、虹口、青浦,3个区死亡人数同比持平。
(二)行业领域事故情况。在本市10个重点统计的行业领域(化工、工贸、建筑,生产经营性火灾、道路运输、水上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等,前3个行业领域以下统称工矿商贸)中,工矿商贸(含生产经营性火灾)78起、81人,道路运输88起、91人,水上运输3起、3人(含1起造成1人下落不明),铁路运输1起、1人,农业机械、渔业船舶、航空运输等3个行业领域未发生死亡事故。
1.工矿商贸:发生事故78起、死亡81人,同比减少26起、31人(其中,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持平)。
2.道路运输:发生事故88起、死亡91人,同比增加4起、7人。
3.水上运输:发生事故3起、3人(含1起造成1人下落不明),起数同比增加1起,死亡人数持平。
4.铁路运输: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上年同期该行业领域未发生死亡事故。
二、上半年事故特点及突出问题
(一)工矿商贸事故总量有所下降,涉国有企业事故下降明显,但部分类型事故仍较为多发。涉及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市属国企、区属及镇属国企)经营、管理或承发包项目、场所事故20起、死亡23人,同比减少14起、16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三类事故仍多发,分别占比44.9%、21.8%、14.1%,明显高于2018-2023年分别占比37.0%、15.0%、10.1%。
1.工贸、化工等领域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相关事故有所抬头。暴露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从事空调、外墙玻璃、外立面、雨棚、车棚等安装、维修、清理作业时,心存侥幸、贪图方便,未佩戴或不规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建筑施工领域发生一起较大事故。暴露出现场作业人员擅自改变作业工序、违章作业,高处作业未全过程系挂安全带,相关单位现场安全管控失效等问题。
(二)交通运输事故同比略有上升。
1.货车致祸风险突出、临水道路隐患治理需加强。由货车引发的道路运输亡人事故占比约六成,特别是第二季度下旬,渣土外运运输需求集中释放,连续发生了3起渣土车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了多起车辆坠河事件,部分高风险临水隐患道路存在排而未改或整改不彻底问题。
2.船载集装箱落水事故多。发生4 起、共53只船载集装箱落水事故,其中3起发生于航行途中,1起于码头卸货期间,对航道、港口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厂库房火灾时有发生。暴露出部分企业存在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等问题;相关部门及属地政府隐患排查治理不够细致,发现隐患的能力不足。
(四)闲置厂房清理、整修事故多。反映出受经济结构转型、经营压力影响,厂房改建为仓库或暂时闲置的情况增多。相比正常经营的厂房,闲置厂房年久失修、电路缺乏维护、堆放物及设备设施状况复杂、产权(或使用权)不明晰等问题突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风险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