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上海市委:
民建上海市委提出的关于以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房屋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电力公司等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规划布局超大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要求,市应急局等部门研究编制了《上海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2-2035年)》并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规划》首次按照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等3个方面研究城市综合防灾安全韧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灾害事故风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2020年始,市应急局牵头启动本市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目前顺利完成了各项国家规定任务和本市自选项目。本市现已完成244万多栋房屋建筑调查,交通、水务、绿化市容、气象和地震等行业领域普查也在有序开展。下一步,本市将持续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合普查结果进一步研究市、区两级风险评估与区划,推进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部门会商研判,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水平。
二、加强智慧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围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求,市应急局聚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核心职能,组织开发了“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信息系统”等,着力增强智能化响应、可视化指挥的智慧监管与协同处置能力。系统平台接入110、119、市政府总值班室、气象等实时监测数据,赋能各层级应急管理部门实现城市运行和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共享跨部门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数据链,对运输车辆异常停留、闯入违禁区域、危险化学品非法储存等可疑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下一步,还将重点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汇聚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地震、住建、交通等部门各类自然灾害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提升城市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能力。
三、构建应急通信保障实战体系。市通信管理局加强通信网络运行预警监测和巡检维护,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实战演练,重点保障各级抢险救灾指挥等重要通信,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应急管理部门建设部、市、区三级指挥信息网,形成以指挥信息网为核心、多网络融合、立体化布局的应急通信网络。推进VSAT卫星通信系统、370兆应急专用无线集群网部署运行,建设多网络、多终端的应急指挥融合通信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融合通信平台对监控摄像、布控球、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移动终端视频信息的接入与融合应用,形成固移结合的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增强可视化救援指挥支撑能力,为本市及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提供实战支撑。
四、布设综合灾害感知预警网络。市应急局建设完成覆盖市、区、化工园区的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网络,形成由1-4级重大危险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加油站等构成的全市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一张网。选择全市20个试点社区推进布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感知网络,填补灾害风险基层综合监测单元的盲区。地震部门开展超高层建筑振动监测的研究实践,对全市约247.5万栋建筑的抗震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估,构建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和信息化系统。水务部门持续推进防汛感知神经元建设和接入工作,汇聚水位、雨量、流量、风向、风速、气压等基础信息,及道路下立交积水监测和水闸泵站运行监测等信息共计5492个点,并建立了以街镇为主体的灾情直报体系,掌握居民进水、树木倒伏、高空坠物等基层第一手信息,提升灾情获取的预警时效性。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在市灾防委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灾害风险的全方位、多尺度实时监测,提升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能力。
五、推进灾害应对功能韧性规划。市规划资源局统筹规划设计、使用功能和地下空间建设,保障公共建筑在临灾状态下,临时使用、功能转换和紧急避险等功能实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救灾的韧性功能。今年疫情期间,通过增建、改建、使用功能转换,将现有公共建筑转换为抗疫设施,较好地发挥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功能和作用。应急管理部门按照《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完成本市1380处应急避难场所的信息排摸与数据治理工作,分步推进实现全市地震地质灾害、防汛防台及其他灾害人员疏散应急避难场所的数字化管理。下一步,还将谋划推进本市应急物资韧性保障管理调度平台建设,确保应急物资“管得好、找得到、调得出、送得快、可追溯” ,并实现应急物资“科学化、数智化、集约化”韧性保障目标。
六、推动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体系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应急局指导浦东、黄浦、松江等3个试点区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方案,梳理城市生命线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四个领域的风险要素,研究制定城市安全风险体征指标。下一步,按照国家试点任务进度要求,市应急局将重点推进3个试点区的燃气、供排水、桥梁、电梯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城市洪涝等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阶段性建设任务,切实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实效。
市应急局将充分发挥市安委会办公室、市灾防办的平台作用,积极会同本市各有关单位持续推动本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精准把握超大城市安全的特点和规律,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充分依托“一网统管”推进智能化、智慧化城市韧性建设,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平稳有序运行。
感谢贵委的建议,期望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8月4日
通讯地址:复兴中路593号 邮编:200020
承办人:陈蓉 电话:54667963
联系人:郁毓 电话:5466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