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正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上海市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本市化工园区基本情况
上海市目前有专业的化工园区3个,均位于杭州湾北岸,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1个,即上海化学工业区;省级化工园区2个,即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区(原金山第二工业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横跨金山、奉贤两区,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园区内有企业67家,其中化工企业49家。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区位于金山区,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由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园区内有企业113家,其中化工企业77家。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奉贤区,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由奉贤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园区内有企业143家,其中化工企业102家。
二、化工园区安全分级分类情况
(一)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规划布局,规范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上海市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要求,2021年,市应急局指导3个专业化工园区,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及化工园区建设管理有关要求,从化工园区设立、选址及规划、园区内布局、准入和退出、配套功能设施、一体化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6大要素33项内容及7项特殊条款,进行了安全风险自查。随后,市应急局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共同委托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对上海市3个专业化工园区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经评估分级,上海化学工业区得分86.7分,安全风险等级为D级(较低安全风险);金山第二工业区、奉贤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分分别为75.2分、76.88分,安全风险等级均为C级(一般安全风险)。
(二)实施专业化工园区认定
2021年,在组织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的基础上,经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等单位意见,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关于反馈化工园区认定和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分级结果的函》(沪经信新〔2021〕569号),明确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第二工业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本市3个专业化工园区,公布3个化工园区四至范围、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并督促各园区按照评估分级结果和问题清单,对标整改,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三)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复核
为落实《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安委〔2021〕12号)和《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沪安委会〔2022〕1号)中关于化工园区安全整治的相关要求,2022年,市安委会办公室制订印发了《上海市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文件印发后,市应急局立即要求3个化工园区对照国家和上海相关文件要求开展自查,并委托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对上海市3个化工园区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复核。经复核,上海化学工业区得分87分,安全风险等级为D级(较低安全风险);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区、奉贤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分分别为75.2分、76.68分,安全风险等级均为C级(一般安全风险)。
(四)指导督促开展安全隐患整改和“十有两禁”提升
2022年6月,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的函》,对3个化工园区问题隐患进行省级督办,要求认真梳理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园区安全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相对欠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多米诺效应评估计算亟待补强等问题,并对照应急管理部印发的“十有两禁”提升要求,及时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提升方案,加快整改提升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问题隐患整改和“十有两禁”对标提升。
(五)建设完善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
近几年,3个化工园区围绕数字化管理创新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构建区域化工产业平台,以数字化管理体系驱动园区逐步实现运营数智化、效能可视化、服务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进一步提高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促进化工产业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碳谷绿湾产业园区计划今年建成智慧园区2.0版本,并在未来部署“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和AI人工智能”等园区级应用和服务,建设完成安全环保监管平台,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化服务体系。杭州湾经开区严格遵照区委区府“四新四大”工作思路,构建包括走进杭州湾、智慧环保、智慧安全、智慧禁毒、智慧治安、应急指挥、监控中心、封闭园区8个模块的智慧管理平台,目前一期于2019年5月投入使用,今年将以“核心区智能封闭管理”为重点建设内容的智慧平台二期,着重对封闭园区、智慧环保和智慧安全3个模块进行了开发和优化。上海化学品工业区目前已启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工作,将完成MSDS库功能、建筑信息功能、装置信息功能、重大危险源信息功能、应急救援物资功能、承包商数据、搭建GIS地图服务等功能,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
(六)加强应急管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
近年来,市教委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优化科研布局,发挥高校力量支撑化工产业安全风险防控。一方面,支持高校加强原创研究。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建设上海市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通过在线感知、数字孪生等智能系统和工业软件感知风险、优化决策,从源头控制化工生产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上海高校在大数据研究、软件、控制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科研资源,如,市教委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建设上海市可信工业互联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聚焦软件自动化测试关键技术和工具研发,保证闭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这是软件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典型应用,类似研究也可为工业生产安全可靠提供参考借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指导督促各园区加快整改提升进度。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定期调度、通报各园区问题隐患整改和“十有两禁”对标提升进度,并按要求定期报送应急管理部。
(二)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现场问题复查。委托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并邀请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交通、消防等领域专家,对3个化工园区现场情况及问题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工作质量。
(三)组织开展化工园区专家指导服务。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区列入上海市危险化学品重点县,自2022年起,市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工作模式,对碳谷绿湾产业园区开展为期3年的专家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本市化工园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为我们建言献策!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5月12日
通讯地址:复兴中路593号 邮编:200020
承办人:谭英杰 电话:23305939
联系人:郁毓 电话:2330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