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施策,下大力气开展“僵尸车”治理
2024年,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市电动自行车专班)对本市电动自行车数量进行排摸统计,本市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共1124余万辆,在用车辆为598万辆,占登记总数的51%。大量车辆未纳入统计,一方面由于统计存在疏漏,另一方面就是大量所谓的“僵尸电动自行车”成为“漏网之鱼”,大量“僵尸车”的存在,挤兑了有限的非机动车停车公共资源,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4月份,市安委会印发《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在方案的拨点攻坚部分明确提出,各区各街镇要指导居(村)委,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在小区醒目位置张贴清理无牌证车、废弃电动自行车通知书,告知居民清理废旧电动自行车(含自行车),限期对无人认领的废弃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处置,坚持清理“僵尸车”现象。
近期,市电动自行车专班专门下发了一期关于《清理“僵尸车”顽症,净化“停放充”环境》工作提示,开展针对重点小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拔点攻坚“回头看”,并督促基层街镇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充电设施的建设,告知市民主动认领和报废存量废弃车辆,参与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活动等。目前,此项工作在全力推进中。
二、对症下药,完善“僵尸车”全链条处置
的确如您所说,在僵尸电动自行车清理这件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上,应本着法治的精神去抓实抓好。但在现实推进中,却无法可依。后续,市电动自行车专班将配合司法部门研究制订确认为无主物的法律规范及操作指引,为后续依法处置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完善小区业主自治,通过业委会自治公约、物业服务管理协议等措施,加强对小区生活环境,特别是僵尸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结合僵尸电动自行车处理《工作提示》,动员各区专班、各部门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完善服务措施,兼顾安全便利,主动谋思路、想办法,实行“一小区一策(方案)”或“一村居一策(方案)”,努力解决好老百姓“充放停”的烦心事,净化安全整洁的停放环境;结合市“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市民主动淘汰老旧车辆与名下的“僵尸车”。目前,市商务委牵头组织的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已向各门店和社会公开公示回收渠道并建立长效回收机制,市电动自行车专班将会同市商务委开展督导,有序引导废旧车辆全过程管理。
下一步,本市将有力推进新一轮拔点攻坚行动“回头看”。各区、各部门对第一轮停放充场所整治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杜绝“违停回潮”。继续加大“僵尸车”清理处置,切实降低火灾事故风险。动员各区专班积极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动态管理新一轮拔点攻坚对象,确保“发现一处上账一处、上账一处闭环一处”。借助媒体、发动群众,努力营造电动自行车社会共治氛围,净化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环境。
再次感谢您对上海公共安全建设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的关心。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1月13日
通讯地址:复兴中路593号 邮编:200020
承办人:王震 电话:23305912
联系人:郁毓 电话:2330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