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道路隧道新能源电动汽车消防安全风险防控的提案收悉,市消防救援局会同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深入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164.5万辆,总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随之而来我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起数也在逐年增长。目前,城市交通隧道消防设计主要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中第12章“城市交通隧道”和上海市《道路隧道设计标准》DG/TJ08-2033-2017中第17章“隧道防灾”中的消防设计相关要求,包括隧道设防标准、建筑结构耐火极限、防火分区划分、疏散设计、消防设施配置等。
市消防救援局从2024年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相关职能处室和部分支队组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灭火救援课题研究专班,制定工作目标,定期开展研商,梳理归纳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经验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调研测试。组织课题研究专班赴江苏、浙江消防救援局等兄弟单位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扑救技战术研讨交流;赴上海特斯拉、上汽集团、大众集团、久事公交等龙头车企以及江苏常州理想汽车、中创新航、星星充电等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桩制造领先企业开展新装备、新技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高风险调研;联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和特斯拉(上海)开展锂电池开放性燃烧实验和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能测试,为课题研究积累数据支撑。
(二)研究处置措施。根据新能源电动汽车灭火救援任务需要,编制重点保卫区域、地下空间、城市隧道(含高架)3类场景的初战处置程序。2024年7月在北横通道(东段)开通前组织开展灭火救援综合演练;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针对已掌握的新能源电动车辆在国家会展中心分布和风险研判情况,制定9项防控措施3种处置方法,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筑牢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两道防线”,为进博会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探索装备革新。在部分区消防救援局试点采购电动移车器、汽车灭火毯、汽车围挡等新装备,用于安全转移车辆、覆盖着火车辆、围堰浸没电池;自主研究快速组装围挡,适用于隧道、老旧居民区等狭小空间的快速处置;与上消所联合研发新型无机纳米灭火剂,探索通过表面覆盖保护临近车辆和毗邻建筑。目前,上述装备均处于测试使用阶段,由于装备体积、操作难度等方面原因,部分装备还不能遂行出动,参数性能、配备对象等正在研究中。
(四)强化数字赋能。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围绕火灾事故数据共享、数据后评估分析、火灾防范研究以及安全科普教育等方面,支撑消防救援工作,目前已累计建立69辆火灾事故车的案例库,完成火灾事故单车分析报告33份。同时,建立重大安保核心区域风险预警机制,在第七届进博会以及今年车展期间,实时监测国展中心区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状态,发现异常即时发出预警,有效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三、下步措施
尽管市消防救援局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灭火救援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探索,但是隧道车辆火灾处置仍然存在能见度低、交通堵塞、空间狭窄、人流疏散等不利因素,加之电池燃烧反应特性,无法等同燃油车火灾的灭火措施。目前,隧道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消防部门主要采取冷却控火、疏散排烟的处置措施。下一步,市消防救援局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一)构建真实场景下的火灾测试实验。联合高校、研究院所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燃烧测试实验。实验中模拟隧道受限空间环境,测试不同电池类型在火灾中的燃烧特性、爆炸风险、烟气毒性及蔓延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明确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的关键危险因素,为后续防控和救援技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防控理论体系。系统梳理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机理研究文献,重点分析电池热失控、电解液喷射燃烧、烟气迁移等关键过程。结合实际案例和测试结果,总结火灾防控与救援的核心理论,建立适合上海城市隧道环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防控理论体系,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的专业素养,为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案。结合上海城市隧道的特点,按照起火点位于隧道中部、匝道口、通风盲区等不同位置的火灾特点,分场景开展火灾处置研究,制定相应的人员疏散、烟气控制、扑救战术等。同时,研究高温浓烟、火灾复燃、电池高温残余风险的个人防护和应对措施,确保救援全过程的安全性。
(四)优化隧道设计标准与应急预案。从“防、控、救”角度对隧道防火设计、通风排烟系统、消防设施及应急预案的适用性等方面开展全面评估,提出优化建议,修订应急预案,增加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的特殊处置流程。推动现有标准修订,确保隧道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应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的特殊需求。
(五)队所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深化与研究院所、高校等专业团队的合作,整合资源,建立联合研究工作机制。主要围绕个人防护强化、排烟系统增效、灭火药剂改良等方面开展研究,定期成果交流,组织实战演练,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消防救援的实战效能。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5月15日
通讯地址:中山西路229号 邮编:200051
承办人:柳李杰 电话:28955126
联系人:曹阳 电话:2895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