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地下车库安装充电装置的安全标准建议收悉。市消防救援局会同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和市规划资源局认真进行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电动汽车起火“消防扑救困难”的建议
电动汽车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电池热失控或发生碰撞、挤压、针刺等原因造成电池不受控制的燃烧。电动汽车自燃火灾中,电池热失控燃烧释放大量热能和可燃性气体,导致火势猛烈,消防扑救比较困难。市消防救援局前期与科研院所、知名车企等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在电动汽车火灾处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冷却降温法。利用大量水打击车辆着火处的火焰、降低事故车辆温度,待电池内的化学物质反应完毕,达到扑救火灾的目的。
(二)覆盖隔离法。利用电动汽车专用灭火毯将事故车辆进行覆盖,有效防止燃烧火焰和产生的烟气对周边车辆的影响,辅以水冷却,降低事故车辆温度。
(三)围堰浸泡法。将事故车辆浸泡在水池中降温灭火。目前,这是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企业反复实验,证实最为有效的灭火方式。鉴于地下停车库设置水池困难,目前市消防救援局联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究了专用围挡,电动汽车发生火灾后,消防救援力量到场组装围挡将事故车辆包围,并灌注水至电池全部浸没,达到快速处置目的。由于围栏体积过大,暂无法配备到基层主战车辆,目前正在抓紧研发更加轻便的装备。
二、关于地下车库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地下车库火灾防范一般遵循主动预防和被动防范的原则。在主动预防方面,规定地下车库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自动消防设施,主要用于主动发现停车库内的火灾,早期预警和早期扑救,目前采取的设防规范已经涵盖了现代科技中主流的自动消防设施。在被动防范方面,主要依靠建筑本体进行防范,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新建车库配建分散充电设施时,应集中布置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且控制防火单元面积指标不超过1000平方米,目的是一旦发生火灾,可控制蔓延扩大的范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您的建议,下步市消防救援局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加强灭火药剂研发,进一步加大在锂电池灭火药剂领域的科研投入,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专项研究,探索开发专门针对锂电池火灾的高效灭火药剂。同时,加大智能消防设施应用,考虑引入数智化消防设备开展消防救援工作,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下车库内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快速精准地启动相应的灭火系统。
(二)丰富火灾防控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在地下车库考虑按照防火分区充电设施集中布局的同时,优化充电设施安全设计,如为充电桩配备独立的防火、防爆装置,设置专门的充电隔离区域,将充电车辆与其他停放车辆进行物理隔离,安装智能火灾预警系统,通过分析车辆的温度、烟雾等数据,预测火灾风险,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
(三)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指导有关单位完善地下车库的人员疏散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在地下车库内设置更加清晰明确的疏散指示标识,增加应急照明设备的数量和亮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火灾发生后依靠消防设施进行灭火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四)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加强与住建、规划、交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参与地下车库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及日常监管工作,加强车企在车辆生产过程安全控制,建立电动汽车电池质量追溯体系,对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快速追溯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五)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地下车库管理单位和社区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在地下车库内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电动汽车火灾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正确的逃生方法等知识。针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开展定期专业培训,组织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员座谈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5月16日
通讯地址:中山西路229号 邮编:200051
承办人:李杨卓群 电话:28955219
联系人:曹阳 电话:2895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