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建设高水平韧性城市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认真进行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上海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方面
围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市应急局较早就开始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概括为“3+X”。
“3”是推动出台了3个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专项文件和规划。一是2022年8月,作为市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推动以市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名义出台《上海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2-2035年)》,首次提出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安全韧性体系和构建国土空间韧性治理格局,规划是国内首个以韧性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国土空间省级规划,被评选为2021-2022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大优秀案例。二是2023年,推动市灾防委出台《上海市综合防灾安全韧性分区分级建设指南》,进一步对《规划》明确的防灾分区进行细化和规范。三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2024年12月14日,推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意见》作为2024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首次全面提出上海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目标和体系,并明确10个建设要素。
“X”是落实落细一系列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具体举措。如,优化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运行机制;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攻坚行动;出台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开展城市首轮风险评估,综合监测预警建设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安委办转发推广并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现场会,11起社区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预案演练体系,成功抗御台风、暴雨和寒潮等极端天气侵袭,张国清副总理对“贝碧嘉”台风防御工作给予批示肯定;发布本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得到表扬。
二、《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重点聚焦“12345”,即锚定“一个目标”:建设具备灾前防范功能韧性、灾中应对与灾后发展过程韧性以及数治动能保障系统韧性的上海城市韧性安全体系,提升上海市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防控能力。涵盖“两大领域”: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紧抓“三个坚持”:坚持以规划为底图、以韧性为主线、以项目为支撑。解决“四大问题”:聚焦灾害性气候复杂多变的态势,解决极端情况下平灾转换不畅的问题;聚焦上海市基础设施新老并存的特征,解决城市本质安全性不强的问题;聚焦上海市空间资源紧张且不均衡的现状,解决韧性安全设施设备落地不足的问题;聚焦上海市人口结构复杂的情况,解决民众韧性安全素养培育路径不全的问题。强化“五个突出”:突出上海特点,发挥区域“精细化”“数字化”“长三角一体化”优势;突出远近推进,分类划分2025、2030、2035年等3个阶段任务目标,并强化具体项目推动;突出韧性牵引,创新提出韧性安全四级分区、综合防灾安全韧性指数等新举措;突出体系应对,明确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恢复相关要求,重点明晰应对重大及以下、极端和特大突发事件具体措施;突出多元力量,强化社会、市场、公众等作用发挥,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意见》主要从功能、过程、系统三大维度,灾前预防治理、灾中防范应对、灾后重建发展全周期全链条,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一)打造功能韧性,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主要聚焦灾前预防,推进功能韧性建设。重点明确以建立责任、风险防控、规划、制度等4个体系,加强管理功能韧性;以实施灾害防治、关键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提升、行业安全双重预防能力建设、应急装备高质量保障等4类工程,强化工程功能韧性;以推进韧性安全分区建设、“平急两用”落地、应急避难场所供给、空间资源保障等4个层面,细化空间功能韧性;以提升基层韧性安全能力、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等3项举措,培育社会功能韧性。
(二)打造过程韧性,提升维持力恢复力发展力统筹协同水平。主要聚焦灾中应对和灾后发展,推进过程韧性建设。重点结合近年来防范应对台风、洪涝等主要灾害经验教训,建设韧性安全维持力,围绕预案、会商、指挥、救援等关键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城市遭遇重大及重大以下级别的灾害事故冲击时,城市运行主要功能不变;建设韧性安全恢复力,做好各类情形下的应急保障和准备,强化应急合力,确保城市遭遇极端或特大级别的灾害事故冲击时,城市运行主要功能快速恢复;建设韧性安全发展力,强化城市韧性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推动韧性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系统韧性,增强城市韧性安全数治现代化全新动能。主要聚焦数治动能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评估全过程保障,推进系统韧性建设。重点涵盖完善城市安全感知体系、健全城市安全预警网络、建设韧性安全数字“大脑”。
今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大力抓好《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的宣贯解读、任务分解,研究制定本市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指南,建立城市综合防灾韧性安全指数体系,组织开展首次指数评价。同时,编制本市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十五五”规划,开展《上海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2-2035年)》阶段性评估。
三、关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方面
市应急局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着力提升社会大众的韧性安全理念、韧性安全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启动和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专题启动活动、播放公益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今年5月9日,我们刚刚在闵行区成功举办了2025年上海市“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同时,我们还持续加大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五进”力度。如,2023年我们通过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片《以预为先、以防为要》,在地铁、公交、出租车后屏等载体滚动播放《防汛“三件套”避险“五还要”》安全提示,举办《言归“震”传》主题科普巡展,开展线上“防灾减灾知识学习竞赛”,下发公益宣传海报、宣传折页3.5万册等多种形式,营造防灾减灾浓厚氛围。同时,创新开展综合防灾减灾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共组织7期21场。市地震局、市教委将地震避险板块纳入《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宝山区组织“为十万群众组织开展应急能力和知识培训”项目,设置114类应急知识、技能和应用场景,提升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能力水平。去年,我们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五进”力度,编印《市民防灾减灾救灾指导手册》,制定《上海市防灾减灾科普场馆参观指南》,举办“首届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指导开展综合防灾减灾送教上门48场192课时。推进“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举办第23届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全市600多所学校5.5万名学生参赛。
四、关于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及信息公开方面
(一)强化监测预警及相关信息发布
健全“1+3+N”(“1”是指年度会商、“3”是指低温冰雪、梅汛期和台汛期会商、“N”是指短临会商)综合风险会商研判体系,突出重要天气、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组织专业部门开展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并与市气象局建立“直通车”机制,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及时发送综合风险提示。印发《上海市预警信息发布专项预案》,出台《本市“31631”强降水风险预警应对工作规范(试行)》,建立完善气象“直通车”机制,灾害性天气及时发送综合风险提示,共计发送22期。推动“闪信”(即短信内容以霸屏形式强制显示)等新兴技术手段用于预警发布,实时推送高温红色、暴雨橙色等预警。与支付宝、百度等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协同机制。2024年数次台风影响期间,向司乘人员、外卖小哥等重点对象累计推送预警信息8246万条次。
(二)试点开展基层单元公众版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地图编制
为推进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切实增强上海市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避险能力,市应急局在普陀区率先开展基层单元公众版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地图编制试点工作,并在今年“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发布。项目聚焦两大核心任务:
1.构建多层级风险地图矩阵。
(1)区级宏观统筹:编制普陀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防灾减灾资源分布图,以及洪涝、大风灾害风险专题图,全面呈现区域灾害风险与资源分布格局,为区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街镇精准施策:选取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开展试点,编制街镇级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地图、洪涝及大风灾害风险专题图,细化风险防控单元,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
(3)社区精细服务:完成47个社区的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图绘制,精准标注危险源、隐患点、脆弱区域及应急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直观易懂的避险指南。
2.打造智能化数字地图平台
依托“数智普陀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子系统”,开发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系统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地图动态可视化展示与实时更新,同步开发移动端功能并接入“随申办”APP,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智能化防灾减灾服务,推动应急管理向智慧化转型。
今年,我们将建强预警信息发布矩阵,实现紧急情况下全市范围2小时内覆盖。持续完善多部门气象“直通车”机制,不间断开展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印发工作提示。持续推进本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迭代更新。深化本市“31631”强降水天气、“3216”台风风险预警联动,强化高级别预警全网快速发布和针对重点区域的靶向发布。我们还将聚焦学校、医院、涉及重要基础设施的企业,建立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目录,强化预警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并探索制定重点防御单位灾害预警响应规范。同时,聚焦外卖小哥、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探索推进提供预警信息语音播报。
最后,再次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5月16日
通讯地址:复兴中路593号 邮编:200020
承办人:周小将 电话:23305896
联系人:郁毓 电话:233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