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上海市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灾防办)紧紧围绕“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宣传展示、知识普及、技能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工作,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普及各类灾害事故防范知识和技能,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相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周密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专题宣传工作
根据国家减灾委统一部署,市灾防办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沪灾防办〔2023〕6号),部署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工作,要求各区灾防委和市灾防委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围绕宣传周主题,结合行业现状和区域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各项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宣传成效。
5月8日-1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共同举办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博览会围绕“推进高水平安全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办了主旨交流活动,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等5位嘉宾从自然灾害防范、安全生产治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应急管理现代化路径以及应急数字治理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本届应急博览会聚焦“全灾种、大应急”,通过展览、会议和论坛科普等多种形式,推动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据统计,有来自全国近600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达8万人次。结合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应急局)牵头同期举行了长三角区域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以及新时期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专题论坛、复杂系统的智慧应急管理主题活动等17场专业交流活动。
二、以点带面,加大宣教力度,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能力
宣传周期间,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体,创新使用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有序开放科技馆、科普教育培训体验基地,向公众普及灾害事故防范知识和技能。
5月12日上午,市灾防办、市应急局牵头举办2023年上海市“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由灾害事故综合应急演练、“急速前进”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解锁定向赛和宣传体验区3大板块组成,重点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逃生避险装备,开展了综合实战练兵,展示了应急力量面貌,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防灾减灾的重视,增强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持续扩大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上海电视台等本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市灾防办、市应急局制作上海市2023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宣传片《以预为先、以防为要》,在本市13条地铁、500条公交、300座楼宇,每日8播,增加应急宣传公众“触达率”;制作下发上海市2023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宣传海报1套6张共2700套以及防灾减灾宣传折页1.3万册。5月6日和12日,市气象局预警发布中心通过上海广播电视台全频道滚动字幕发布防灾减灾宣传信息。市通信管理局协调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在全市范围内发送3500万余条防灾减灾主题公益短信。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协调各区主要商圈大屏及公益宣传阵地播放防灾减灾公益宣传片和标语。市地震局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言归“震”传》科普巡展,邀请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小大使,在上海新闻广播FM93.4《十万个为什么》节目,通过电波为大家“三言两语说地震”,制作《“震”相大白》科普图和《言归“震”传》系列科普动画片等科普作品,传播防震减灾知识和震时避险技能。市水务局(市海洋局)设计发布了海洋减灾宣传主题海报和宣传册,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海洋科普小课堂栏目,介绍风暴潮、海浪、海啸等海洋灾害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等知识。
静安区在时代中学举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了防灾减灾专题讲座和校园应急逃生演练。长宁区开展了特色宣传活动,市民在北新泾街道综合防灾体验中心,可以借助VR等新技术,以“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形式,学习应急知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等知识。闵行区为丰富防灾减灾科普内容和宣传方式,在全区中小学内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画征集活动,并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宣传。宝山区举行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活动,现场展示了载重无人机、水上救援船艇等减灾救灾装备,开展了无人机侦查和物资投送、灾害复杂情况下自救互救等现场实战化演练。黄浦、徐汇、普陀、虹口、杨浦、嘉定、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和崇明区开展了摆摊设点、现场咨询及各类防灾减灾培训和讲座。
三、多措并举,加强隐患排查,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
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围绕今年宣传周主题,持续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市应急局对滨海旅游度假区、下沉式广场、机场及火车站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同时围绕防汛防台社会面工作开展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牵头主办长三角区域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展示交流活动,长三角一市三省应急管理部门以“深化灾险普查成果应用 构建区域应急管理新格局”为主题,交流成果应用方向和实际应用案例经验,进一步挖掘普查成果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城市治理、区域性联防联控等方面的应用潜能,为提升区域性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市水文总站成立工作组,采取“看、听、议”方式,实地检查了15个测站和9个水情系统分中心,针对水情系统运行管理情况、测站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水文设施设备安全措施等开展了座谈交流,对上年度水文监督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强化各单位各部门安全责任落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改。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重点针对在建工地、地下空间、老旧房屋、燃气、地铁、客运站、监戒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黄浦区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同防汛防台隐患排查和防高坠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使排查过程成为一次防灾减灾的宣传过程,在排查隐患的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普陀区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将防灾减灾日主题作为对企业宣贯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查阅了相关单位的各类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实施情况和应急物资储备现状等。金山区开展住宅小区运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对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消防泵是否正常运行、高坠隐患、违规停车、飞线充电现象开展专项检查。
四、强化联动,完善应急准备,开展灾害应对综合演练
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活动,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全面检验各项应急预案,深度磨合应急联动机制,有效锻炼各类应急队伍,多维展示专业救援装备和能力。市水务局(市海洋局)组织开展了“上海市2023年咸潮灾害应对暨抗咸保供应急演练”。各相关部门按预案要求,完成了会商研判、消息发布、启动响应、响应和处置、结束响应等既定演练科目,有效检验了本市咸潮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房屋管理局组织了2023年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防汛防台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演练坚持“实战”标准,以台风来袭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造成住宅修缮工地出现严重积水为背景,组织实施了施工人员疏散撤离、电路系统断电检修、脚手架顶层安全防护网拆除、低洼区域积水紧急抽排等科目的演练,达到了熟悉处置流程、熟练操作抢险设备的预期效果。徐汇区开展水上救援应急演练,区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队协同水上支队“沪消5号”快速出水打击火势,控制事故船只,使用无人机和水上机器人从空中和水面对水域进行立体式搜救,同时利用无人机抛投、水域救援机器人等救援工具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虹口区组织了区级综合应急演练,模拟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各种险情,在和平公园及周边地区举行高空排险、燃气泄漏、树电矛盾、积水排险四个科目的实战演练,检验了区级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水平。金山区组织开展暴雨红色预警桌面推演,以“金山石化地区将发生小时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暴雨影响,个别学校出现积水与何时接送学生”为天气背景和应用场景,模拟了暴雨预通报、预警信号的制作、审核、发布,暴雨Ⅰ级应急响应和部门叫应联动等流程,分设了局校应急会商场景,通过演练,检验了业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保障能力,积累了与脆弱人群协调联动的实战经验。浦东、静安、长宁、杨浦、嘉定、奉贤、青浦、崇明等区组织所辖街道(乡镇)开展了灾害应急疏散、应急避难场所启用、灾害应急处置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演练活动。
总体而言,今年,我市全国防灾减灾日相关工作组织有力、协调有序,参与层面多、覆盖范围广、宣传方式新、活动内容实,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灾害事故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普及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基础。
特此报告。
上海市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6月8日
(联系人:王佳彦,电话:021-23305895)